很多人在才开始接触摄影时,对摄影器材的购入欲罢不能的这一点是没有什么感觉的,甚至有点嗤之以鼻,这是因为对摄影不了解造成的。很多人最开始只是买了一个入门相机,打算用来拍拍日常、记录生活而已。结果随着拍摄的深入,镜头、防潮箱、各种灯光设备、滤镜和脚架这些摄影器材越来越多,特别是镜头。以至于每次在购入新镜头时,都在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次买镜头。可现实是,每一次付款,都是下一次冲动的开始。其实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,而是摄影圈普遍的“镜头焦虑症”。这篇文章不是劝大家不要买镜头,而是想让玩摄影的你认真想一想:为热爱花的钱,真的花得值吗?
之所以镜头花费颇多,是因为镜头种类繁多,不同焦段及光圈的镜头展现的效果也不一样。像35mm拍纪实,85mm拍人像,135mm拍舞台,100mm拍花草,16mm拍星空等。看起来,每个焦段针对不同的拍摄题材,但很多人在拍摄中并没有认真的去考虑怎么拍好这些题材,而只沉迷于“参数对比”“器材测评”,把摄影逐渐变成了一种“装备爱好”。拍照的时间越来越少,讨论器材的时间越来越多。从光圈、锐度、MTF曲线,到焦外成像、边缘畸变,很多人已经熟背各种镜头的优缺点,但问起自己上一次真正拍照是什么时候,却答不上来。选择合适的镜头本身没有错,但如果兴趣的重心偏离了拍摄,而变成了“买得更多”,那摄影就可能已经走偏了方向。
展开剩余64%很多人对镜头的投入,不只是金钱,还有时间和精力。只记得买镜头花了多少钱,却没有注意为买这支镜头,前期所做的各种攻略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。这些其实都要算作“成本”的。当花了大精力买入的镜头,用了一段时间,发现镜头的一些缺点后,由于前期对这支镜头所做的各种攻略,为了不让这些时间与精力白费,不愿意承认这支镜头可能根本不适合自己——于是,就会试图找理由再买一个:“这支85mm太长了,还是买个50mm吧”;“这颗定焦拍全家福太不方便,要不来支变焦?”就这样,钱花了不少,拍出来的照片却始终没有进步。我们要明白——拍不出照片的镜头,就是沉没成本最重的那一种。
了解了这些,那如何控制“换镜头上瘾”的冲动呢?那就是我们始终要记住,镜头不是不能买,但要买得对”,这比“买得多”更重要。首先要有一个长远的拍摄计划,而不是器材的购买计划。不要本末倒置,很多人把所有预算都砸在镜头和相机上,却不舍得买一本摄影书、报一个靠谱的拍摄课程。而真正能提升自己摄影水平的,恰恰是这些内容层面的“支出”。因此与其不停买镜头,还不如把一部分钱花在“拍得更好”上,而不是“看起来更贵”上。
其次规定每支镜头的使用时间,比如限定自己每个月只用一支镜头拍摄。刚开始可能会很不习惯,但坚持下去,就会真正了解这支镜头的特点,从而真正发挥出这支镜头的性能。当碰到那些总觉得“这焦段拍不到”的场景,就会发现其实可以通过走动、换角度来解决镜头的不足。久而久之就会深刻理解镜头不只是器材,它更是一种拍摄方式。
综上所述,摄影说到底,它是拍摄者的想法,这个想法需要通过相机来实现。始终要记住,相机只是一个工具,最重要的还是拍摄者自己的想法,摄影器材的优劣不是判断一张照片好坏的唯一标准
发布于:湖南省配资平台推荐,股票配资网平台,配资专业网上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