冯德莱恩刚从北京回来,西装还没来得及晾晒,就在华盛顿签下了惊掉美媒下巴的贸易大单。
这场交易的本质,是欧盟将自己几十年的发展空间和金融命脉,拱手交给了美国。现场所有人都清楚,欧盟甚至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,摆上桌面的三个诉求,全都没让美方点头。
下手够快,代价也够大。协议刚签完,美方直接宣布,对欧盟商品征收15%关税。作为“补偿”,欧盟承诺追加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,还要掏7500亿美元买美国能源装备,连带打包一摞子军火合同。
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笑得合不拢嘴,高调宣布欧盟为美企开放了20万亿美元的市场,还首次接受了美国工业和汽车标准。换句话说,美企打着“欧洲标准”的旗号随时可进,可这标准是谁定?美方自己定。
所谓贸易互利,最后变成了一边倒薅羊毛。事后冯德莱恩还要端出一番冠冕堂皇的话,自称“15%税率是能谈下的最佳结果,将为市场带来稳定性”。按她的逻辑,这大概就叫“为大家负重前行”,只是负的都是欧盟民众的账。
反观一周前的北京,中欧领导人刚刚并肩亮相。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冯德莱恩一同出席,冯德莱恩信誓旦旦表示中欧“能够实现互利合作,为未来50年的关系定调”。
当天,冯德莱恩还在社交平台积极表态,满怀希望要继续同中国搞合作。可转头的动作比说话还快,协议一落笔,把此前在北京的信誓旦旦全吞回了肚里。
中欧会晤的划时代意义,最终变成了一场外交“即兴表演”。
到了具体议题,欧盟攥出三大要求:中国与俄贸易要让步、对欧洲出口要收缩、稀土出海要放开。听上去像是列菜单,但菜单内容全是“中国该如何”,丝毫不谈自己“能给什么”。
还指望中国主动割肉,让自己少赚点、多买点,顺便切断与俄罗斯这条“生命线”。欧盟的说辞是,“中国和俄罗斯关系已成决定性因素,欧盟有安全担忧”。这种逻辑,干脆点,直接抄美方的“安全威胁”剧本套头上。
中国的回应,干脆利落又有分量。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一句话定调:“中俄正常合作不针对第三方,也不接受任何外部干扰。”中国继续主张联合国宪章原则和国际法,不站队,也绝不牺牲自身利益。
这里没有拐弯抹角。贸易归贸易,安全归安全,欧洲担心什么,那是自己的事。对关切可以谈,没有回报的“配合”,中国不吃这一套。
再看贸易顺差。欧盟旧调重弹,抱怨中欧贸易失衡,怪中国出口多,产能过剩。让中国自觉收缩外贸,给欧洲让利。中国这边不卑不亢,外交部直言:“中国商品畅销靠的是创新、产业链和市场竞争,不是补贴和倾销。”顺差是市场和产业布局的结果,不是喊两句口号就能逆转的。
真正过剩的,根本不是铁和铝,而是某些人的挫败感。产业跟不上就叫别人停下来,这思路要是成立,全球贸易早就垮了。
至于稀土——西方最绕不过去的软肋。欧洲议会炮轰中国“扰乱供应链”,逼着中方取消管控。中方回应再明确不过:稀土是国家战略物资,依法管制是中国的主权和国际责任。商务部更是直接点明:“稀土从不是谈判筹码。”早在制度层面,中国就推行出口全程追溯,设“一企一证”,流程透明,针对欧洲还专门开设“快捷通道”。正常买卖没问题,想搞小动作被卡住怪不得别人。
但欧盟这边有趣的是,提出一大堆要求,却懒得拿出回报机制。光谈“你必须如何”,不讲“我能放什么”,在国际博弈场上只会被当成谈笑。想想看,大国博弈从来都是“等价交换”,真以为靠喊话能让别人让步?
中国一口气拒绝三大无理要求,这不仅是守住底线,更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主动和独立。谁都清楚,合作没问题,关键得平等。强买强卖的戏码,中国人早就翻了篇。
美国这边倒是坐收渔利。面对欧盟贴上来的一纸协议,美方很欣然。以前冷嘲热讽欧洲经济疲软,现在捞钱顺手都来不及,顺势把市场、军火、能源一网打包。交易桌上,欧盟本该是坚定博弈者,却成了提款机。
有意思的是,这场外交拉锯,不仅中国媒体看得清楚,连美国媒体都得感叹:“冯德莱恩访华后提出的三项诉求,中国一项未答应。”就这样,欧盟抱着一堆空头支票,最后还是把自己的未来押在了美方手里。
前欧盟高官格奥尔格·里克莱斯都明说了:“如果欧盟当时没有退缩,选择配合中国一起反制美国,现在就能拿到更好的条件。”但机会已失,想后悔也来不及了。
这一次,中国捍卫了自身利益,欧盟被现实打了个措手不及。本想多方通吃,结果变成两头空,不仅错过了和中国的新合作,还把自己当成美国的“提款工厂”。
说到底,大国博弈最怕不是明面上的对抗,而是抱着“渔翁得利”的幻想。
欧盟的路,如果还是今天这种左右摇摆,最后损失的只会是自己。
配资平台推荐,股票配资网平台,配资专业网上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